疫情之下,品牌企业如何逆袭救赎,利用互联网做好营销布局

疫情之下,品牌企业如何逆袭救赎,利用互联网做好营销布局


自从发生疫情之后,现在全球的贸易都非常的紧张,最重要的是,因为这次疫情为突发性事件,让国内的企业始料未及,所有的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如今企业在正面抗“疫”的第一战场,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:复工时间延长,人工成本增加,原材料大幅提价,生产资料筹措困难,销售渠道流失……

疫情之下的2020年,品牌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营销布局,从而逆袭,不被这次灾难所淘汰呢?


产品品质是稳中求胜的核心

比如市场所销售的某种品类产品大多数本身品质可能一般或较差,如果企业可以做出品质较好的同类产品,那就有望成为该品类产品的领导者。

这点也是Anker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——在充电宝、电池这个领域,Anker发现该品类绝大多数产品都是杂牌且品质一般,Anker差异化路线打造出品质较佳的品牌产品,一跃成为该品类的标杆性企业。


质优价美是获得市场的重要谋略

如果说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不具备“普遍低质”的特点,那就考虑下一个维度——质优价美。 比如,市面上某品类的产品质量普遍过硬,但是相对价格较高,那就考虑采用低价策略进驻市场。在保证产品品质的过关的基础上通过更具性价比的产品,迅速拓展市场。 较具代表性的案例,就是小米手机。当年在苹果、三星智能手机几乎平分天下的局面下,小米手机通过699元平价智能机,不仅打破高价智能机垄断市场的局面,同时也赢得了大批年轻消费受众的追捧,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。


品牌是决定成败的突破口

假设市面上的产品质量普遍不错,同时价格也较为亲民,这时通过“价格战”的方式抢占市场就没意义了,甚至还可能出现杀敌五百自损一千的自残局面。此时,品牌策略可能就是企业突破困境的机会。 以亚马逊上的某些品类为例,卖的较好的产品,质量过硬价格不高,同时产品的排名也比较靠前。表面看来,可能想在该品类上有所突破没太大机会,但如果从品牌的角度来看,某些产品可能在推广渠道、本土化、消费者的接触点上还存在不足,而这些就是企业成功的突破口。 企业可以在产品质优价美的基础上,充分研究目标消费人群的习惯、审美、喜好,通过社交媒体、搜索引擎等渠道投放广告,以最快的速度,将产品信息展现给潜在的消费群体,从而打造一个国际品牌的形象,能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信赖。


互联网是企业营销布局的尖刀利器

今天,很多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营建是比较不专业,甚至是一片空白的。比如,很多企业连最基础的公司官网都没有营建好,要么是多年没改版更新,旧得脱节,连移动端都不兼容;要么“丑”得一点气质都没有,没有凸显公司的品牌形象及实力;要么只是一个“虚有其表”的花架子,并不利于做网络营销推广;不能真正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官网都是一种最大的浪费。当然,除了公司的官网,还有其它的国内外B2B平台、C2C平台、社媒平台以及自建平台等相应的布局都是要做好营销布局。尤其在当前疫情形势下,客户更倾向于线上接触,互联网的渠道更加凸显重要,企业要做到让客户更容易从线上找到自己并产生信任度,就要做足功课。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营销布局,没有打造好这把尖刀利器,那企业也就会掉队很多,很容易追不上同行的步伐。


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靠廉价劳动力堆砌的国家经济,而是因为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,有序的规模经济。当前的企业,能真正做到覆盖以上四点的还属少数,所以企业必须要懂得知自知彼,未雨绸缪,不仅要有市场触角,还要有产品的工匠精神,更要有互联网思维。



目前看,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秩序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,特别是整体秩序的恢复。物流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。一些企业复工后面临三缺:缺人员、缺物流、缺原材料。

面对消费可能发生的改变,企业还需要逐步调整相应的商品、渠道、营销策略,去适应和满足变化了的消费需求。

小金额消费将强势反弹在疫情后,对于所有金额小的消费都一定会有非常强势的反弹,即使是非必需品——从一周一杯奶茶“报复”成一周三五杯难度不大,从一个月一次火锅“报复”到一个月吃上三五顿也基本无压力,至于小金额的必需品就更不用说了。毕竟被压抑了几个月的社交和娱乐需求,需要被释放。


疫情一定会过去,但之后的经济如何发展,是否能够再现一个繁荣的市场环境,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,同时更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。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而消费者的信心在其中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疫情当前,每个人都会抗击疫情有着坚定的信心,毕竟我们有着抗击 SARS 的成功经验,但是作为消费者的信心如何保证,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了。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所谓的「报复性消费」心理,毕竟只有对未来有信心,人们才愿意掏钱,甚至花未来的钱。


最后,祝愿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做好充足的准备,迎接疫情后的市场反弹,希望是一篇春暖花开好景象。


(文编/eGoBest 陈景新)

eGoBest

专注品牌企业+互联网